d 分离阶段分离制品与压余通常采用两种方式:热锯或热剪切分离和穿 孔针分离。
较为先进的大型挤压机大都配备了热剪切装置,挤压过程结束后直接利用该装置进行制品与压余的分离。但遇到一些金属变形温度高,垫片受热后变形异常严重、与压余粘结较牢固的情况时,两者分离相当困难,这时考虑使用下面的方法。
穿孔针分离是挤压过程结束后,穿孔针从挤压模中退出,挤压轴再向前移动,于是在管材尾端形成一个实心头,穿孔针向前移动使制品与压余分离。该方法与热锯切相比可减少辅助操作的时间15—20‘。
此外,若采用“无压余”挤压方法进行生产时,在挤压终结时可用穿孔针自备的剪切环剪断管材尾部,实现分离的目的。
B操作注意事项
操作注意事项如下:
(1)某些黄铜在高温状态下长时间加热会使品粒迅速长大,因此,黄铜在加热炉内保温时间不得过长。此外,加热温度过高也易导致制品表面脱锌,脱锌的制品经冷加工后会在表面产生麻点。
(2)白铜合金加热温度高,金属变形抗力高、强度大,挤压比较困难。使用玻璃润滑剂会使问题得到解决。但使用玻璃润滑剂时锭坯必须在感应炉内加热,使用燃气或燃油加热炉会使锭坯表面氧化严重,再使用玻璃润滑剂时,易导致制品表面质量变坏。
(3)脱皮挤压时,所使用的垫片直径应大于挤压轴直径l,5M以亡.同时在操作过程小应经常观察两者形状和尺寸的变化,防止产生钢皮包住挤压轴的现象o
(4)穿孔时应经常注意穿7L针的表面是否有粘铜.特别是在生产铝黄铜时,出现此现象应及时清理,以防划伤管材内表面。
(5)遵守工艺规程,按铸锭加热制度进行加热,温度低或锭坯在炉外停留时间过长都不允许直接挤压,减少或避免发生闷锭事故。一旦发生闷锭事故,应先把穿孔针从铸锭中拔出,稍停片刻,推出铸锭。如穿孔针无法从锭坯中拔出(这种情况在穿孔针直径较大时容易出现),操作者可根据自身设备的实际情况,决定采用多高的压力带穿孔针推铸锭。注意带穿孔针推铸锭时不允许使用全压,避免拉断针支承甚至造成穿孔系统的重大事故。如果这样也无法推出铸锭,只能用气焊割断穿孔针,然后再推出铸锭。
注意:遇到闷锭事故,切不可心情急切不等铸锭降温就上压一次又一次的推锭,这样做可能导致闷锭无法推出c